审判《如懿传》:短视频与旧剧的“兰因絮果”
访问量:9969

很难想象,一部2018年的《如懿传》会在最近几次火上热搜。各短视频、社交平台对这部已经没有正版资源的剧的关注超过了在播的多部新剧,甚至于最后,这场“鞭尸”引向了网友对主演的不满,素来是灵气代表的周迅也因拍戏前后的言行和剧中的表演被“骂”上了热搜。  过去几年也有过不少吐槽《如懿传》人设和剧情,但大部分都会被粉丝吐槽“山猪吃不了细糠”“不懂欣赏”。直到去年,B站某游戏up主随口吐槽如懿“双标”却被攻击后,奋起反击,一连做了十几期视频,逐集吐槽《如懿传》。随后,影视区的up主们也在流量的刺激下纷纷制作吐槽视频,却没想到引来了周迅工作室实名投诉举报。之后迎来的是更大的反击。最后的结果是,从今年2月绵延至今的《如懿传》举报下架事件,经过两个月的发酵,反而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一种全网吐槽玩梗的狂欢。

视频网站上的吐槽《如懿传》视频。  对《如懿传》的审判离不开中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事实上,对于这部已经下架四年的剧而言,许多人对它的了解都来自B站、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的二创视频,从此前的高呼立意深刻到如今的“懿学”,太多人仅跟着短视频博主们的剪辑、引导做出了评价。换言之,许多审判《如懿传》的人,只是在审判中短视频中的《如懿传》。  吐槽引起大众对老剧的讨论,甚至颠覆观众对老剧的认知已然不是新现象,曾经火爆全网的“反琼瑶”类小说就是在用同人文的方式重写琼瑶剧,以示对琼瑶价值观的不满与批判。中短视频的流行则是给了这种吐槽老剧热更肥沃的土壤,经过剪辑、解说后的影像比文字更直观、情绪氛围更强烈。  受众爱看、流量更高促使越来越多博主加入解读老剧的队伍,从琼瑶剧的“三观不正”,到台偶的“恶毒女配”,颠覆性越强,传播效果越好。比如一个“挖野菜”梗,就让一部十多年前的《薛平贵与王宝钏》重新上了热搜,王宝钏、“挖野菜”也成了恋爱脑的代名词,剧中嫌贫爱富的王宝钏父亲也成了“清醒”的象征。只是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二次剪辑、解读究竟是对文本更深入的思考,还是被引导的另一种“误读”?  撰文|帕孜丽娅

为什么是《如懿传》?

琼瑶剧吐槽中最常出现的台词,电视剧《一帘幽梦》剧照。  《如懿传》成为审判的众矢之的其实不是第一次,短短几年间,《如懿传》在网上的“名声”经历了好几轮起落。  从一开始的“抄袭争议”到被同时代背景剧情的《延禧攻略》抢占播出先机,开播后的《如懿传》似乎始终处于舆论的焦点。直到《如懿传》与《延禧攻略》均因宫斗剧情下架,不少视频博主的二创视频让许多此前并未完整看过全剧的观众对剧中的悲情叙事有了更多了解。围绕“兰因絮果”“婚姻围城”这些核心叙事重新剪辑、制作后的视频,让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懿传》的口碑也因此再度崛起,达到巅峰。

网友对吐槽《如懿传》视频的留言。  但是,《如懿传》的剧情又有太多逻辑难以自洽的地方,比如:说着拍的不是宫斗,却让后宫之人一次次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残害其他嫔妃和皇嗣;女主角阵营的正面角色总是以双标逻辑出手害人;剧中最大的反派魏嬿婉前期被欺凌,号称善良的女主角却以她不会有性命之忧为由放任了五年;再比如,后宫之人唯出身论,看不起宫女出身的反派,哪怕是自诩正义的主角团,面对宫女出身的女配,也始终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高高在上。也正因如此,当视频博主们细细解读和分析《如懿传》中角色的言行后,剧和演员很快遭遇了“翻车”。  那么在如今的网络,《如懿传》被审判再正常不过。  不同时期的观众有着精神需求,过去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就是人生幸福的观众如今可能不再将爱情视作生活的必需品。同样,在《如懿传》小说诞生之时可能还会受欢迎的“帝后婚姻围城”“女人就要为难女人”的设定,在如今的观众看来已经是一种无病呻吟和厌女。他们已经厌倦了“雌竞”,厌倦了身居高位却无法担起相应的责任,更厌倦了角色的种种不符合逻辑的“强行降智”,而如懿身上恰好集齐了这些雷点。  好的宫斗剧内核总是悲剧,它会致力于展现整个制度对人与情感的异化,在这样的叙事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悲剧走向。因此,优秀的宫斗剧总能让观众看到对困于系统内的所有身不由己之人的悲悯。

电视剧《金枝欲孽》剧照。  《如懿传》最被诟病的,恰恰是缺乏对角色的爱与悲悯。无论是主角阵营还是反派角色,都更像是完成某种战队和任务的工具人,一旦深挖人物内核,就会发现整个故事逻辑早就崩塌,难以成立。  如今对如懿的批评和对剧中魏嬿婉的维护,更像是观众对这种将角色工具人化创作的一种抵抗,于是,剧中人人称赞的如懿如今变成了许多人口中无一是处的“大如”,而剧中人人贬斥的角色魏嬿婉,则成了被霸凌后努力奋斗却被夺走“气运”的“奇迹婉婉”。对这些讨论《如懿传》的观众而言,《如懿传》本身传达了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什么,以及想通过《如懿传》表达什么。

重组剧情与“人设”  以色列传播学者泰玛·利贝斯和埃利胡·卡茨在对不同种族和文化社会背景观众对美剧《达拉斯》的观看与解码研究中对观众解读电视剧的不同类型作了区分,他们认为观众卷入电视剧文本会有参照式解读和批评式解读;同时他们又根据观众的道德义愤程度将解读区分为冷的解读和热的解读,最后,他们指出,“观众是以独特的方式将电视虚构作品当作讨论自己生活的论坛。观剧,就是观众的文化背景与生产者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协商过程。”

《意义的输出:的跨文化解读》,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着,刘自雄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  如果以这样的分类来讨论对《如懿传》的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或许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认为镜头语言、服化道、音乐这些视听语言层面的内容让《如懿传》像精品的更多是用批评式解读和冷的解读结合的结果,这种解读更倾向于从美学视觉来评价电视剧;而批判人物逻辑、共情剧中底层的更像是参照式解读与热的解读的结合,也即以一种道德视角评判电视剧。  从已有研究来看,参照式和热解读的结合很容易引起观众的道德对抗情绪,换言之,当观众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念代入进电视剧,且负载了强烈感情时,就会很容易从道德层面对电视剧和相关角色进行解读和批判。  代入电视剧中的角色,重新梳理故事走向,是从前许多同人文的创作思路。比如詹金斯研究的耽美同人作品,就是粉丝对荧幕中呈现出的情感关系进行个性化、私人化的解读和创作后的结果。但在国内的同人圈,耽美“CP文”只是众多类别中的一类,事实上,许多同人文更多是在保留原故事世界观的基础上,对人设、故事重心做大刀阔斧的变动。主角变配角、反派变主角、CP拆了重组等方式随处可见,作者更像是让自己重新进入这个故事,以另一种视角改写电视剧。网络小说中常见的“穿成恶毒女配”正是这种解读后再创作的一种形式。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美]亨利·詹金斯着,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短视频的流行则让观众解读电视剧有了更多可能性。影像弱化了文字的抽象性和理性,直观、具象的内容又更容易激发受众的情绪,因此,越容易被理解、容易激发大众情绪的内容,越可能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  或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如今对电视剧进行二次解读和创作的视频,影响力远胜于从前的同人小说。  但随着短视频赛道竞争加剧,为了吸引更多流量,视频博主们在剪辑创作上越来越遵循短视频逻辑——重情绪、轻逻辑,而这样的风向又推动了一大批颠覆原剧人设的视频。

颠覆性解读,  是迎合流行文化的选择  近几年,重新解读老剧成为了较热门的短视频类型,视频博主们对老剧的全新解读和剪辑,不仅吸引了不少观众,也让许多近乎被观众遗忘的老剧重新回到了观众视野。短视频博主的推荐和剪辑可能会激发观众重温这些老剧的热情,长剧和短视频,两种媒介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形成了某种互文,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互相成就。  但大部分视频博主,对老剧的解读并未停留在一个简单复述和重现原剧情的阶段,他们更像是抓取原剧中的关键观念,结合当下的社会情绪,对原剧进行肢解和重组,再通过剪辑的方式,引导受众相信视频呈现出来的观点。  剪辑对观众理解影像文本的影响在电影研究中就已被证实。早在一百年前,库里肖夫就曾通过实验证明,电影的情绪感染力不仅来自于画面本身的内容,更在于镜头间的衔接和对比。同样的画面,不同的组合,就可能让观众产生完全相反的情绪体验。  而视频博主们就会经过选择,将相同主题的内容拼凑在一起,以不断刺激观众的情形,而对原剧记忆已经模糊甚至完全没看过剧的观众,在这些剪辑过的视频刺激之下,很容易相信这些视频讲述的就是全部真相。正如韩炳哲所言,“人们因此而懈怠了以复杂的方式思考的能力。它扭曲了以时间上的广度和远见为基础的行为模式,因为它所促进的恰是短暂和浅陋,并且会隐没事物中长久和缓慢的部分。”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德]韩炳哲着,程巍译,中信出版社 ·见识城邦 ,2019年1月。  能够颠覆观众认知的解读本身就容易吸引眼球,而短视频的特质又使得标签化的人物更容易被观众记住,因此,许多视频博主在做的就是将原剧中的人物扁平化为某一个标签,在确定解读立场后根据自己的立场反复强化这个标签,最终,让观看者相信这个角色就可以概括为绿茶、圣父、圣母、人间清醒。  当然,很多时候,这些博主对老剧的解读并不是完全为了颠覆而颠覆,而只是一种迎合社会流行观念的表达。  我们需要承认,如今观众对文艺作品的评判已经与从前有了很大不同。过去,我们会被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打动,但后来,我们会心疼那个被毁了婚约的“恶毒女配”,甚至如今已经开始以总裁文中的保姆的视角来看霸总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转变自然与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青春年少时期,对世界对爱情总有着许多美好幻想,也因此,那些灰姑娘的故事总能让我们轻易代入。我们想象着自己也能像故事中的灰姑娘一样,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遇到真爱。但随着长大,我们逐渐明白爱情不该是生活的全部,更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因此,我们会共情故事中那个“白富美”未婚妻,当然,我们的幻想也不再是爱情,而是能够成为靠自己就能站起来的强大女性。等进入职场,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渺小,我们会嘲笑“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会以“吗喽”自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连代入的都是故事中那个不起眼的“王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关键字 :、道德如懿传电视剧审判视频

来自于:北京、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