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在哪儿?
访问量:35940

5月9日  湖北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并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拥有  经济大省、科教大省  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  拥有院士81位、国家级创新平台163家  数量均位居全国第4  高层次人才总量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  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湖北处在陆海空三大“丝绸之路”交汇点上  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  市场规模  同时,湖北也是全国12个工业大省之一  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达到17个  湖北还是千湖之省  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  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核心水源区所在地  发展绿色生产力具有独特优势  汇聚众多优势于一身的湖北  如何打造全国  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这场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01  发力“新赛道”,湖北的力发在哪儿?  优势产业聚势提档。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省委常委领衔、省直部门协同、院士专家支撑、工作专班落实的推进机制,加快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2023年全省五大优势产业突破3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0%以上。  新兴特色产业聚力加速。由省政府领导牵头推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提速,涌现出大脑电信号“双向读写”等一批全球全国首创成果,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年初10.3%提高至12.8%。  传统产业提效焕新。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出台汽车、冶金、化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6%,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深入实施供应链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有力有序协同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成立华楚象、国控、长江汽车、长江船舶、华纺链、磷化工、九州医药等7家供应链平台企业,并实现实体化运作,成为产业链重构、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力量。  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推动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未来显示、元宇宙、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产业增长点;抢占未来网络、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新赛道,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深化技术攻关强基、市场主体倍增、应用场景牵引等重点任务;瞄准类脑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加速技术突破、孵化未来企业,支持衷华脑机接口技术转化,加速拓展临床应用场景和产品上市;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在生命科学、AI大模型、前沿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原创成果。  02  科技创新,湖北“新”在何处?  统筹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湖北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有效集聚了技术、资本、人才、产业。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10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8家、全国第5,已优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新型研发机构47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63家、均居全国前列。九峰山实验室组建两年多时间,就吸引海内外400多位高端人才,成为我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要研发基地。脉冲强磁场重大设施创造了64T平顶脉冲磁场强度等多项脉冲磁场参数世界纪录。  系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湖北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启动实施29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项目,形成一系列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全球首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小卫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大力培育优质科创企业,壮大产业创新“主力军”。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推动科创企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297家,相较上年度增长25.6%,排名首次上升至全国第6;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303家,同比增长47.07%,排名全国第5。  搭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新通道”。湖北聚焦将科教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构建创新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打造以用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平台由东湖高新区试点先行向市州、大湾区及海外拓展延伸,建立了“三网一包”服务体系。  五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未来发展“新赛道”。湖北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产业领域开展前瞻布局,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国算力网”,东湖灵境SoulGPT、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全省在建5G全链接工厂238家,建成全球“灯塔工厂”2家,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680家。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03  湖北如何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  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993.9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6%,其中高技能人才307.3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接下来,湖北将以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加强工匠体系建设研究,积极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聚焦新质生产力和湖北省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发布重点补贴性职业培训指导目录,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不断提升培训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依托企业、院校建设好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助力企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湖北还将以人才评价激励为保障,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时代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指导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  04  绿色转型,湖北如何以新成效激发新路径?  督促指导钢铁行业按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涂装、化工类企业升级燃烧类高效末端治理设备;大力推动重点排污单位的环保绩效提升。  在高效节能领域,武汉经开区、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地形成了特色的高效节能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在先进环保领域,武汉市发挥中碳登磁吸效应,初步形成了武昌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集聚区;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宜昌、襄阳、荆门等市基于本地工艺基础和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在绿色交通车船领域,宜昌依托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构建了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依托在鄂节能环保领域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上百家省部级科创平台,湖北在CO2减排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上位居世界前列,水环境治理、水生生态修复、水监测遥感多项创新技术服务辐射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05  湖北在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加快发展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全球6G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领先全球,湖北在产业基础、创新平台、技术储备、高端人才、融合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6G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湖北谋划实施6G创新发展“211”工程,将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枢纽、智慧文旅、城市管理等7个领域率先开展5G-A示范应用,做大做强通信设备、核心元器件和智能终端等3大产业。还将聚焦6G智能空口链路、超维度天线、被动式通信、芯片、光器件、内生智能网络、通感算融合、星地融合移动通信、高精度定位追踪与同步成像、确定性网络等10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行动。  在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湖北将实施关键整机突破专项,聚焦“精准感知—智能决策—高效执行”3大核心环节,开展整机研发和企业招引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形成1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样机,到2025年落户1-2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在实施关键部件突破方面,湖北将开展“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五大突破专项行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产品。坚持院士领衔、应用牵引、资本助力、生态营造的原则,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体系、服务平台、应用场景、高端人才、要素保障等多方位支撑,湖北力争到2025年形成2-3项人形机器人领域基础研究成果,新增3个以上创新联合体、3-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成5个以上应用标杆场景,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