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访问量:869

2024年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高6个百分点!从居民角度来看,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2.7%,比居民整体消费增速高出4.4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高,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文旅到餐饮,从出行到演出,从健康到养老,服务消费供需两旺,印证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澎湃活力,也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消费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支撑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当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加之快速崛起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服务也产生了更多需求。面向未来,要着眼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改善消费环境、扩展消费渠道、提升消费意愿来发掘国内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整个消费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近年来,我国消费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新消费场景和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线上培训、线上旅游、线上展会、线上文娱、线上医疗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形式层出不穷,消费数字化和数字消费化同时向纵深推进,汇聚为不可忽视的时代潮流,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起步稳健,展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经济内生动力层面分析,服务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新兴消费业态活力四溢,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向未来,要积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壮大各类新型消费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新型消费竞争力,积极发挥数字技术对新型消费的赋能作用,优化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创新融合式、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等消费场景,推出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满足更多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数字赋能消费商圈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驱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扩大引领消费的内在需要。在北京,朝阳“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正加速建设,商圈间将增强连通性,设置更多步行街,并积极打造商区“后街”,让商圈更好逛、更好玩;在深圳,今年春节期间,各大商圈掀起消费热潮,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21个商圈客流量达96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营业额8.37亿元、同比增长22.32%。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对于吸引更多客流,提升商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面向未来,要通过线上智能化营销和服务改变被动等待客户上门的传统方式,提高客户黏性,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商圈宣传,强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以实体商圈为基础,打造数字商圈;要帮助商户在经营上实现智能化改造,在商业模式、消费场景、交易模式、服务模式等商业服务的各环节进行持续创新,提升商圈的数字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质量。消费环境是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着消费效率和消费质量的提升。当前,随着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大众型向发展型、品质型转变,以手机扫码点餐、超市购物自助收银、手机预约家政服务等方式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已经融入百姓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当前,部分网络电商在全国各城市的社区开设前置仓服务站,形成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仓储点,通过线上下单、最快29分钟送达的方式,为周围3至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提供食材、食品配送服务,构成各地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消费环境质量,就能更好带动消费。面向未来,要坚持以消费体验为重要着力点和关注点,沿着整条顾客消费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实现线上平台购物与线下门店体验及退换货服务的无缝连接,打造全消费链每个环节的卓越消费体验,同时,加强对共享经济、虚拟商品和服务等新型消费领域监管,加强质量监督,健全评价机制,让人们消费更安心、舒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