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丨春播足迹一路北上 让“中国碗”装更多“塞外粮” 高标准农田建设
访问量:7543

央广网呼伦贝尔5月17日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5.8亿亩,进度过六成。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当长江以南的沃野已身披“绿装”,我国最北方的春耕春播工作还在陆续展开。  趁着天气晴好,内蒙古地区从西部到东北,田间地头逐渐忙碌了起来。呼伦贝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内蒙古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等主产区和生产基地。2024年,作为北方边疆城市的呼伦贝尔春播生产有哪些亮点?  土地有了“田保姆”,大型农机播种忙  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的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兴安镇,几台大型农机正在为上万余亩耕地进行大豆、玉米播种作业。2024年,福海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兴安镇3个村的2.2万余亩耕地,并为周边3个村的农户提供代耕服务,充分利用大型农业机械,不仅加快春播生产速度,更是有效提高种植标准和效率。

阿荣旗兴安镇,大型农机正在进行大豆播种作业  家住六合镇东山屯村的张宝会,家里有75亩地。由于耕地分散,种植起来费时费力,一年到头收入也不见成效。农机合作社成立后,张宝会将土地全部流转,自己到合作社打工,这样又多了一笔收入。“以前开着小四轮一整天也种不了多少地,现在使用大型播种机两个来回就种完了。”张宝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垧地也就是15亩,流转出去可以拿到八九千元,农忙时节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拿到26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比种地高出不少。  流转来的土地又如何保障粮食质量和产量呢?福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福种了一辈子地,尝到了“科技种地”的甜头。崔福说起种地头头是道:“这几年,精量播种机等新农机的引进、倒茬轮作等种植模式的改良以及当地农牧技术的推广等举措,让耕地的产量和效益都提高了不少。”

阿荣旗兴安镇,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大豆播种准备作业  连日来,为抢墒播种,合作社采取分片作业、统筹安排的方式,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科学施肥、优选良种、精量点播……一系列举措齐头并进,切实保障2万余亩耕地春播质量和作物生长,为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做足“功课”。  阿荣旗农牧局党组成员李金龙介绍,2024年阿荣旗粮食播种面积494.81万亩,春耕备耕谋划早、惠农补贴政策和技术培训工作进展早,气象条件有利、农机力量充足。目前已完成播种面积330余万亩,预计5月20日左右结束春播工作。

阿荣旗兴安镇,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大豆播种准备作业  今年,呼伦贝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截至5月上旬,呼伦贝尔市各类农作物春播总面积6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80余万亩,其中玉米已播种面积430万余亩,大豆已播种面积68万余亩,预计6月上旬均将播种完毕。  “粮田”变“良田”,高标准农田显成效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日前,呼伦贝尔各地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春耕生产打下基础。  在阿荣旗亚东镇四合村的一处坡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工程已初显成效。为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农用机械能够上山作业,四合村高标准农田设计过水路面、沟头防护、田间道路等工程。

阿荣旗高标准农田进行侵蚀沟治理工程  “侵蚀沟治理‘不进则退’。”阿荣旗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孙岩介绍,侵蚀沟是指沟蚀所造成的侵蚀地形,发育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上,是土地退化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威胁着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目前,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除黄土高原外,沟道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  阿荣旗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而且农业生产水平为中等。通过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工程、农艺等措施,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和耕地质量,可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粮食产量、品质提升等节本增效成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2023年度阿荣旗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以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侵蚀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育肥沃耕作层、加强东北黑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为重点,形成东北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是牙克石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4年,牙克石市计划在免渡河镇、牧原镇、乌尔其汉镇、乌奴耳镇新建高标准农田14.7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40.1万亩,总投资84.46亿元,粮食亩均增产10%以上,有效支撑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以上。2024年,全市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9.8万亩,总投资35.32亿元,计划2024年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项目计划投资以工代赈资金约3.4亿元,最大程度吸纳周边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  春耕春管开好局,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春耕春管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2024年,呼伦贝尔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早谋划、早布局,确保全年粮食生产顺利进行。  从迈出试验示范田的新优良种,到大显身手的新型农机;从线上线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到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农田设备……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北疆大地加快培育应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注入新动能。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下达呼伦贝尔市粮食播种任务面积2437.2万亩,粮食产量任务130.4亿斤,大豆播种任务面积1319.3万亩,油菜播种任务面积250万亩。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生产者补贴和耕地轮作项目等重点支持大豆生产,形成“豆八条”,释放政策信号,巩固豆农信心,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利用春耕前农闲时节组织技术骨干进乡入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手册、宣传单、明白纸等;各级农牧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合作执法,联合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行动……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扶持政策,实打实提振了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今年的《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农牧业从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900亩,力争再创丰收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内蒙古力量。”

关键字 :、农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万象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