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在焊花飞舞间书写滚烫青春——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班组长关虎
访问量:3353

在焊花飞舞间书写滚烫青春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班组长关虎

铁水的温度,在1100℃至2300℃之间;电弧的温度,在6000℃至8000℃之间——这是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班组长关虎的“滚烫事业”。  从手举焊枪的普通电焊工成长为智能焊接机器人应用开发创新团队的带头人,10年间,关虎先后设计焊接工装20多种,发布创新成果80多项,将车间焊接效率提高了30%以上,在焊花飞舞、弧光闪烁中点燃青春梦想。今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29日,在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班组长关虎正在给工友们讲解刚编写的新产品焊接程序。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成长最快的全才电焊工  当公司决定把干铸造的关虎调去当电焊工时,毛料分厂党支部书记陈焕章替他捏了一把汗。  “虽然关虎是造型工里的好苗子,但让他跨行当电焊工,并像学徒工一样从头再来,他能接受吗?”4月29日,跟记者聊起关虎10年前的那次调岗,陈焕章记忆犹新。  担忧很快一扫而空。跟关虎同一批调来的工友,师傅干活跟着看,师傅休息跟着歇,他却不一样:师傅干他也干,师傅歇他不歇;晚上别人都回家了,他还扎在车间里默默练习……一天下来,他用掉的焊丝比别人多将近10公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来说,新入职焊工培训三个月才能顶岗,可关虎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正式上岗。  刚上岗没多久,关虎就接到一个棘手活:焊接一批蜗壳。  焊蜗壳,需要全位置连贯焊接,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即便是老焊工也要捏把汗。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关虎使用平、横、立、仰等焊接技艺。“扎在车间反复试验了一个月,终于独立完成了任务。”关虎回忆。  经过多次这样的历练,关虎熟练掌握了不锈钢、碳钢、铜等多种材料的焊接工艺,焊接合格率达到100%,成为车间里成长最快的全才焊工。  业务精湛的机器人编程师  手持控制面板设置参数,给焊接机器人进行编程,使其按照既定轨迹对工件进行一次性焊接……这是关虎如今的日常工作。  别看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工作,可在公司引进焊接机器人之初,关虎为了熟悉这些“新伙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2018年初,公司引进焊接机器人,关虎被确定为首批转型的技术骨干。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也打过退堂鼓:“操作焊接机器人要懂电脑、会编程,我一个技校毕业生肯定干不了!”  “公司实施技术革新,每个人都要转型。拿出当年调岗时的那股钻研劲儿,你一定能成为一名编程师。”陈焕章给关虎鼓劲。  硬着头皮从零学起,关虎不仅跑去北京参加焊接机器人操控培训,还从网上购买课程自学编程。“键盘上几十个键,光记功能就花了一两周。”关虎回忆,那时候,解决一个程序的卡壳问题就要两三天时间。  关虎印象最深的是焊接一套履带梁。“从早上领到任务一直忙到下午,编了几十条命令,可机器人就是不工作。”他在车间里查了一宿资料,最终按照多层多道焊接流程,在主命令下编写多道子命令,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那时,我们常常要经历上百次失败才能换来一次实验成功。”关虎笑着总结经验,“给机器人编程,不能害怕失败。有时候,越是失败到快要崩溃,就越是在努力接近成功。”  靠着这份信念,关虎不断摸索焊接机器人的“脾气秉性”,开创了“按、熟、明、流、精”五字机器人焊接工作法;结合公司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给焊接机器人建起了拥有200多套自动化焊接命令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结构特点,设计焊接工装20多种,发布创新成果80多项,攻克了特种材料焊接、全长密封焊缝、全方位焊接等多项技术难题。  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关虎带领焊接机器人班组将车间的焊接效率提高了30%以上,在公司开创了焊接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先河。  毫无保留的技术引路人  在毛料分厂,有一个以关虎名字命名的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专门用来培养焊接机器人操作能手。  工匠行里,人们总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毛料分厂焊接机器人班组电焊工罗玉川却说,关虎带徒弟从不藏私。  罗玉川记得,钢套内孔焊铜难度大,为攻克这一难题,关虎采用了焊接效果好但难度最大的曲面叠焊方法。“这一方法比原手工焊接效率提高了一大截,还能节约铜焊丝用量,他实践成功后,立马就将操作步骤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班组的每一位同事。”罗玉川说。  学习焊接很苦,测试过程枯燥,焊接的高温还会对皮肤产生灼伤。“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关虎坦言,只要有人肯学,他都会倾囊相授。  近年来,关虎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35名焊接机器人操作高级“蓝领”,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储备。  车间里,整齐划一的焊接机器人灵巧地转动“手臂”,蓝色弧光和金色焊花闪出耀眼的光芒。不远处的创新工作室里,关虎这样给新入职的工友分享自己的故事,播撒梦想的火种:“我们这代人有着‘生逢其时’的幸运。在这个重视技能人才的时代,只有‘奋斗+创新’才能实现技能报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