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积极打造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各类智能终端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新农具——一屏在手,“云”上创“丰”景
访问量:26496

近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平行行走式水肥药一体机正在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员 张欣欣 毛 峰 摄

近日,在灵璧县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内,管理人员正在控制室监测调整鸡舍环境。 本报记者 张玉芳 摄  4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灵璧县虞姬镇的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现卓正忙着在网上选购平板电脑。  “我们准备给每位管理员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方便他们进行菌菇生产操作。”刘现卓告诉记者,在他们这家数字化食用菌工厂,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工人们的生产标配。  蛋鸡住上8层楼房,喂料、清粪、捡蛋全程自动化操作;菌菇种在恒温恒湿智能方舱内,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同时管理30个菌菇方舱;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操控一下手机即可完成“一喷三防”作业……近年来,宿州市加快数字赋农发展进程,打造智能化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如今,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展生产的新“农具”。  一台机器一天作业千余亩地  ——智能农机提升田管机械化水平  眼下既是小麦拔节孕穗期,也是预防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关键期。在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种粮大户李勇正对他承包的1000多亩麦田开展“一喷三防”作业。今春他使用的“农具”就是一部手机和一台新机器。  “这是一台平行行走式水肥药一体机,它在传统大型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发创新,增加了自动施肥、自动打药功能。”李勇告诉记者,别看它是台“巨无霸”设备,操控起来却非常便捷。  “原来用无人机喷防,我要在田间地头操控。如今,我拿部手机坐在办公室就能操控,1000多亩地一天就能完成喷防作业。”李勇说。  今年,埇桥区小麦赤霉病防控面积约为454万亩次,智能农机装备给防控工作插上了“翅膀”。埇桥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郝彩侠介绍,目前该区拥有植保无人机705架、直升机2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673台,日防治能力60万亩,预计本月底前就能高质量完成防控任务。  近年来,宿州市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一方面,加大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农机装备的补贴力度,引导、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智能农机;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种植模式、作物品种宜机化,不断拓展自动化智能化农机应用场景,切实提升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2023年,宿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9%,4个农机补短板项目获批安徽省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宿州市农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名员工管理6.5万羽蛋鸡  ——数字化项目引领传统农业蝶变  4月16日,在灵璧县冯庙镇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一座特别的鸡舍:整个鸡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蛋鸡分层安置,好似住在楼房。记者抬头数了数,足足有8层。  “光这一栋鸡舍就养殖了6.5万羽蛋鸡。”公司总经理朱若玉说。  这么高的“鸡楼”怎么管理呢?朱若玉解释说,鸡舍里配有保温保湿、投料喂水系统和粪污处理系统等多个智能化系统,添料、送水、清粪、捡蛋等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传统蛋鸡养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智慧养鸡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蛋鸡养殖模式。  “管理这6.5万羽蛋鸡,以前至少占地3200平方米,需要3个管理人员。现在仅仅需要1200平方米,一个人就够了。”朱若玉说,鸡舍内布置了传感器,管理人员在控制室或手机App上就能实时观察鸡舍状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新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蛋鸡产蛋率提高了2.1%,直接降低养殖成本200多万元。”朱若玉介绍,公司蛋鸡存栏量达到40万羽,每年可产鲜蛋5000多吨。去年,公司总产值达到9300万元。  蛋鸡生产端的数字化改造,是宿州市近年来推动行业头部企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制度重构的体现。该市正在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种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该市先后建设落地了“智慧农业”“数字果园”等一批数字化项目,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态势感知、远程智能控制、指挥调度分析、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水平。砀山县、泗县和埇桥区灰古镇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2023年,宿州市28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现沪苏浙地区销售额45.9亿元,同比增长14%。  一部手机同时“掌控”30个菇房  ——数字赋能设施农业智慧化生产  种菌菇还要像过去那样拿着温度计一个个大棚测温度吗?当然不!如今,在灵璧县虞姬镇,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食用菌工厂里,一部手机就可以“种”出菌菇。  “菌菇生长关键看四大环境指标: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刘现卓掏出手机,点开App,智能出菇方舱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立即显示出来。  “都是实时数据。每个智能出菇方舱都装有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还能自动报警,坐在家里就能远程管理。”刘现卓说,一个智能出菇方舱一次可种菌菇2000棒,一个人一部手机最多可以同时管理30个方舱。  通过对环境参数精准控制,智能出菇方舱7天就能出一茬秀珍菇,不仅实现全天候无季节性生产,而且长出的菌菇个头均匀,卖相好,口感也好。刘现卓介绍,公司年产1000吨秀珍菇,供应北京、杭州、南京、合肥等地一级批发商,完全不愁销。  数字化食用菌工厂的出现,是宿州市打造智能化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  该市围绕特色设施农业,通过融合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实现农业生产平台数据全覆盖、环境监测全天候、精准管护全过程、农机作业全自动。  “截至目前,宿州市已累计建设省级智能化数字农业工厂11个、智能化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82个,管护成本平均降低10%,亩均效益提升20%以上。”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陈凯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一座数字化食用菌工厂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真正把“QQ农场”从游戏“搬”进现实;智慧化养鸡场让产业自动化、规模化水平更上一层楼,饲养员变成管理员……这些都是宿州市发展数字农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宿州市利用云计算产业优势,从云端发力,以数字赋能,紧紧围绕“数字皖农”“5+8”试点部署,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现代农业腾“云”驾“物”,农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然而,与工业和服务业数字化相比,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融合应用场景较少,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还需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开展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同时,开展数字化培训,培养一批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能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我们期待,未来各方能深入推进智能终端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及农村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新农具的功能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