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砚台滋养一座小镇
访问量:618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这是诗仙李白为宣砚留下的千古名句。现如今,宣砚成为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给这个小镇的蝶变赋予了全新的能量。  驱车沿着205国道驶入白地镇,路两旁植被密布,眼前是青砖黛瓦的民居,远处连绵的山脉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好似走入了一幅古代画卷。近年来,白地镇打出“宣砚小镇”的名片,建设以宣砚文化交流、文房四宝交易为主要功能的宣砚文创中心,以宣砚文化园、通用航空、冰雪文旅城为主要内容的文旅综合体。  2004年,宣城作为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荣获“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称号,全国唯一。然而,“四宝”中独缺宣砚,“尽快找到宣砚石矿”成了宣城人的共同愿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实现这个愿望的是全椒人黄太海。2010年7月,白地镇洪川村暴发了一次山洪。当地砖匠用地下被洪水冲刷出来的一种石块修堤。没过多久,歙砚产区的砚雕企业竟指名要收购这种石头。听闻这个消息,黄太海觉得其中必定大有文章。经多方打听、请教,他确认这次山洪冲出的石头是制作砚台的绝佳材料。自小爱好砚雕的黄太海这便开始了“寻砚之旅”,寻找一段时间后,他在洪川村发现了采石坑遗址及矿脉。业内专家研究考证,这里的矿石正是用于制作宣砚的原材料。  “如果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谋生合二为一,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白地镇政府的支持,接下来的一年里,黄太海往返于旌德、合肥之间,办齐了开采砚石的所有手续,在2012年10月成立了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次年1月,该公司打磨出第一块宣砚,失传百余年的宣砚得以再次重现,填补了宣砚的空白。依托宣砚,白地镇于2016年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宣砚小镇。  “文房四宝属于传统文化,但必须与时俱进。公司提供平台、师资等发展条件,吸引年轻人来就业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宣砚焕发新的活力。”黄太海这样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个愿景,他瞄准了追梦的年轻人。目前,宣砚公司培养出27位专业工艺师,2位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平均年龄只有25岁。  20岁出头的江班超是公司里年龄最小的员工,17岁从安徽省行知学校徽雕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公司从事砚雕工作。他的作品《十八罗汉》曾经在2018中国国际禅艺设计大赛荣获金奖。“公司许多砚雕师都是‘90后’,年轻人聚在一起总能擦出火花,做出的砚台自然更有创意。”江班超说。  “95后”黄瑞是公司的一名砚台设计师,他设计的“素心”“几何世界”砚台造型简约,个人风格明显,在淘宝同类产品中销量排名靠前。“砚台设计得时尚一些,才能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和喜爱,这个行业便更富有活力和前景。”  在这样一批“90后”工匠的努力下,宣砚砚作共获国家级金奖30余项、银奖百余项,拥有6项文房四宝国家发明专利,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宣砚“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的荣誉称号。  年轻人的到来更让古镇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些年轻人把传承宣砚文化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从宣砚品牌塑造到产业发展,从资源保护到雕刻技艺,从文化内涵到旅游经济,从市场营销到人才培养,为宣州石砚勾勒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锦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