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法治先行 湖北奋力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访问量:463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北统筹各级政法部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了一批便民利企的“小切口”改革,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大提升”。  武汉这家置业公司每个月的营收稳定在10万元以上。2年前,因一起合同纠纷案,企业账户170万元资金被冻结,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企业提出将名下3套房屋抵押,作为担保置换财产来解冻账户。但这一要求,遭到原告的反对。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裴辉:“他可能就想,我已经申请法院冻结企业的账户,为什么要把它置换成房屋,后续如果执行的过程当中,这房屋好不好变现。”  银行账户被冻结,少则数月,多则几年。考虑到资金冻结对企业影响巨大,法院经过对企业账户资金用途、房产权属及价值等情况的调查评估,最终,依法依规完成了担保置换。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裴辉:“我们法官在实践当中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总的原则就是在司法活动当中,不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防止因案件审理时间过长而“拖瘦”“拖垮”民营企业,2020年1月,湖北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实施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明确“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时间较长且涉及公共利益的”“国家经济政策重点扶持和鼓励的”等七类案件为应当实施评估的涉企案件,最大限度压缩办案时长。去年,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相比2020年下降37.17天,一年以上涉企未结案件下降85.97%。  对涉企案件,既要治罪,更要治理。2021年,襄阳谷城法院审理的一起伪造国家机关公章、套取政府补贴资金的刑事案例引起广泛关注。案发后,相关责任人主动投案,并退缴违法所得800万元。由于负责人被羁押,公司多个项目停滞、员工涣散。法院如果按老办法一判了之,企业极可能一蹶不振。  襄阳谷城县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斌:“怎么判?我们的心中还是比较担忧的,对这个企业是打垮还是拯救,判处免除或者是判缓刑,会不会对社会上造成不良的社会导向。”  当地法院在审判阶段决定督促企业进行合规整改。经过检察机关2个月的合规监管考察,公司健全完善各类制度规范、工作流程14个。最终,被告人被判决构罪免处。这两年,企业脱胎换骨,年纳税额从100万元增长到300多万元。去年,在审判阶段进行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谷城模式”被最高法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襄阳老河口市某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韩停:“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作为风控部门工作人员,经常性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没有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就没有企业今天的重获新生。”  司法活动既要理后端,除已病,也要抓前端,防未病。眼下,湖北正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种解纷力量下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  记者夏晓青:“在我身后的这间‘门面’并不是商户,而是汉正商圈共享法庭,里面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线上+线下远程调解。”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潘捷:“充分借助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商圈、园区等等现有资源,通过硬件设施共享、软件平台共享、解纷资源共享,为企业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 严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