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发行,对经济有何影响?
访问量:13591

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 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终于落地。  5月17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招标。5月20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于当日10点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了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  为何要在此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什么风险和收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超长期特别国债被抢购  5月20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并且购买时间仅限于当天。  据中新经纬报道,浙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上柜一级认购额度2000万元,于手机银行App上仅用10分钟就售罄。11时该行临时增加1000万额度,也迅速售罄。  此次是我国第四次发行特别国债。此前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2020年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2017、2022年还有两次针对特别国债到期进行续发。  何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债券市场上,一般认为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债为“超长期债券”。和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能够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明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在业界看来,这释放出加快发行使用好政府债券,保持稳增长支出强度的信号。  之后,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渐次落地。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包括三个品种,分别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同时,明确了特别国债的招标日期,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一共发行22次。  5月17日,财政部招标发行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为30年,发行总额为400亿元。  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风险收益几何?  谁可以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介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对象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机构投资者,也包括个人投资者。他同时指出,国债通常也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标的,机构投资者往往购买最多,是最主要的投资群体。  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什么风险和收益?  田利辉介绍,相对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适合长期投资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种风险较低的资产配置方式,有助于分散投资组合风险。  他提醒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存在流动性、利率和通胀三大风险。由于期限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可能相对较差,难以在需要时按价值来迅速变现。其定价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国债价格将下降,反之亦然。此外,如果通胀率高于国债的收益率,实际收益可能为负。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不同于无市场价格波动的储蓄式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可以上市流通交易,流动性较强。  对于是否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陈雳认为,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是否准备长期持有,若计划持有至到期,则可规避市场利率变化对超长期国债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的判断,若预期未来降息概率较大,则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下跌风险减小。  5月17日,财政部在发布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中提醒,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影响几何?  陈雳向央广网记者分析指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丰富和完善,能够在服务实体角度精准滴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以往发行的特别国债略有不同的是,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常态化发行,除今年已确定的1万亿以外,年内及未来几年仍会视发展需求及发行效果适时启动。  田利辉介绍,发行超长期国债并不直接等同于央行发行货币的方式由印钞变为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而央行发行货币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虽然国债的发行会间接影响货币供应,但二者在功能和目的上存在本质区别。  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否会引发通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撰文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引发通胀”是个伪命题。理论上的发债放水,会导致经济的通胀,但实际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突出矛盾依然是总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因此,需要更多刺激政策,去激发经济的活力。  鲁东红认为,虽然1万亿国债规模较大,但与市场货币总量相比,1万亿的资金并不多,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再加上1万亿资金并不是一次性投放,而是分批次发行投放市场,这样对价格指数的影响有限,不会形成所谓的通胀危机。  鲁东红在文中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更多是“类通缩”压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刺激CPI回暖,但不会引发通胀,这一政策更多释放的是财政政策将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投资者和民众的市场预期。  田利辉分析表示,发行超长期国债对通胀和通缩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发行规模、经济环境、货币政策等。如果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可能会增加财政赤字和债务压力,同时通过财政扩张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导致通胀压力上升。然而,如果国债发行用于支持具有增长潜力的项目,并且货币政策得到适当配合,可能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不会对通胀产生显着影响。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会增加政府支出,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缓解通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