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中国|从文物大省,迈向文物强省
访问量:3519

“五千年不断流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博物馆里陈列展示的,有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源远流长,有地域特色浓厚的重要文物,也有一个城市从古至今发展的完整体系。”结束了运城博物馆的参观后,网络博主“@-四分三十三秒-”在社交平台上写下这样的感触。

图为运城博物馆。  运城博物馆位于运城盐湖区,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等6个历史专题展和运城农业、工业、城建和文化等4个特色主题展组成,总分馆藏品共计138914件,其中文物藏品136188件,文物藏品中珍贵文物共计2033件,涵盖了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及当代印证河东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这些文物年代跨度从百万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清末近代,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阐释、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运城博物馆馆长王大奇表示。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直根系,是黄河文化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山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逐渐由“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转变。  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山西各地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出台文物相关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先后出台《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文物保护人才机构支持力度,充实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力量;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提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九大项目举措,鼓励、吸引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此外,山西还建立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安全机制,搭建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成立专门的安全巡检团队,投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3亿余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414项,推动全省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

图为北齐徐显秀墓道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2023年底向群众开放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保存着330余平方米壁画,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南北朝时期壁画墓,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博物馆依托徐显秀墓原址而建,并整合山西出土的其他北朝壁画集中展示。在北齐徐显秀墓中,遍布全墓的彩绘壁画保存基本完整,色彩斑斓如新。场馆内设有VR、AR等先进数字设备,游客仅需戴上VR眼镜,就能开启“时空门”,1400年前的北齐生活仿佛可触可感。场馆利用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和三维扫描技术,对壁画所在的墓葬结构进行立体重建,再结合互动设备,以此来实现壁画的虚拟再现。

图为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第一展厅壁画展示。钱龙摄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我国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山西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积极尝试。  近年来,山西积极推动山西文物资源大数据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完善制定文博行业数字化标准规范,努力构建文博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涵盖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数据应用等方面内容的文物资源大数据一体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文物资源的可持续保护、研究与利用。自2014年山西正式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以来,全省已有14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1家博物馆的文物受到数字化保护,山西文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基本成型。  站在新的起点上,山西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紧紧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山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