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武汉生活18年一家人与城市共成长 美国人卡腾龙微信好友1436个
访问量:345

□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占思柳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湖北生活20年,是一种什么体验?带着好奇,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一脸白色大胡子、中文结结巴巴、时不时发出朗声大笑的美国人Steve Carpenter。令人吃惊的是,在武汉生活18年后,他结交了来自25个国家的1436个微信好友。      ■ 下楼就能遇到好朋友      有时“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上午9时,卡腾龙像往常一样下楼吃早餐,小区对面的蔡家市场,有他最好的两位朋友。一位是早餐店老板张鲜薇,另一位是“酒友”汪永平。在“薇薇”眼中,卡腾龙有时“比中国人还中国人”,会唱周华健的老歌,喜欢《三国演义》,甚至在凌晨四五点就来光顾她刚开门的小摊,就为吃口热干面。      两人的友谊来源于相互的关照。疫情防控期间,“薇薇”会帮忙买新鲜蔬菜,给卡腾龙送去;春节时,“薇薇”会邀请卡腾龙一家一起包饺子。有段时间“薇薇”的小摊生意不佳,卡腾龙在微信上鼓励她“坚持”,称她是“善良的女士”,给她发名为“友谊”的红包。“薇薇”回复:“这怎么好意思”,坚决不收。      今年3月,卡腾龙第四次参加武汉马拉松。开跑前,他来到“薇薇”的小摊吃了一大碗热干面“蓄能”。摊主们看到一身运动装的他,“加油”声此起彼伏。      汪永平也是为卡腾龙“加油”的老板,看到记者第一句话是:“我们一起喝过酒,他可以喝八两!”卡腾龙习惯用夸张的手势、微信自带的翻译功能和不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交流。汪永平给记者展示照片,只见几个人围着一张简朴的小木桌聚餐自拍。他揽着卡腾龙的肩膀,商量未来与同岁的他一起去美国探亲旅游。      ■ 为女儿自豪      她提到家乡时指的是武汉      今年“汉马”,卡腾龙出现在官方宣传片里,跑友们边跑边指着大屏幕里的大胡子问:“这是你吗?”与盛开的樱花树擦肩而过时,卡腾龙在春风中感受到武汉惊人的变化,从2006年只有一条轻轨,到如今新的地铁线和跨江大桥一座座生长起来。      家人们也在这里成长。卡腾龙的大女儿在这里从8岁长到18岁,最初两年每天醒来都哭着喊想回美国。回美国读大学的第一学期,她像来自尼加拉瓜的室友一样将自己国家的国旗挂在了宿舍里——悬挂的是中国国旗。“我为她自豪,当她提到家乡时,她指的是武汉。”      2004年,40岁的卡腾龙第一次来到中国。彼时,他是合资企业戴蒙德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签了3年外派合约,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第一次来到湖北京山。2006年,公司总部搬到武汉。合约到期后,卡腾龙一家人选择留了下来。      虽然在湖北生活了20年,卡腾龙的中文还是说得“结结巴巴”。今年,他下定决心系统性学习中文,他的汉语老师是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卢世华。“我经常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对武汉最多的评价是‘一个对外国人友好的城市’。”数年前,卢世华在一次义务英语教学活动上认识了卡腾龙,成了好友。      “卡腾龙可是武汉的‘名人’!大家都爱跟他打交道!”卢世华说,去年卡腾龙邀请他参加一个聚会。当时卡腾龙竟然邀请了340个好朋友,分别来自25个国家,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人。“也许是因为武汉就很容易结识到来自全球的朋友吧!”卡腾龙说。      ■ 56岁再出发      “在武汉创业极具性价比”      去年12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签发启用,卡腾龙是首批领取“五星卡”的50名外国人之一。申请“五星卡”的过程不易,与卡腾龙共事了18年的好友——现任博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商务经理的汪静花了3个多月忙前忙后,帮忙递交各项手续。“在戴蒙德工作的时候,我就跟卡总一起共事。”汪静告诉记者。      2016年,卡腾龙成立了一家居家养老公司,几年后因疫情中止。2021年,他开始二次创业,投资管理了环保设备公司武汉博梵。“武汉有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如果你有一家像我这样的小公司,它并不大,你想要去研发更新质的产品,想雇到更多高质量人才,还有几个城市能够为你提供如此的便利呢?”卡腾龙说。在他看来,“在武汉创业极具性价比”。“如果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外国人可能会考虑去北京、深圳、上海创业。但是今天,一切你在上海可以得到的条件,你在武汉都可以得到。”      卡腾龙的身份在不断叠加:中国美国商会华中分会执委会主席、“外籍专家编钟奖”获得者、“黄鹤友谊奖”获得者。每天,他都将“五星卡”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手机壳里。他神色喜悦地告诉记者:所有外国朋友都“嫉妒我”,你是怎么申请到的?“您在武汉的生活与事业将持续多久?”记者问道。卡腾龙再次爽朗大笑:“当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的合约是3年,现在已在湖北待了超过20年。我的微信好友恐怕比你的还多,全中国没几个城市我没有去过。所以这个问题,也许要取决于我活多久吧!”